没有找到您需要的,用Google搜索一下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物理大牛八卦系列(四)

本文摘要部分...
69 重新讲一下海森堡的答辩
海森堡当年在慕尼黑根索莫菲做博士,系里另一个老大是wien,wien认为每个学生都必须在理论和实验方面都做得很好,因此对实验水平要求的特别高,但是海森堡。。。咋说呢,估计实验水平跟俺大学时候差不多,数据伪造的多.据说他有次测音叉频率,直接拿耳朵听了一下就交差了,:D。所以wien老大好像对他不是很满意。到了毕业的时候,可就麻烦了,因为wien也是老大阿,所以毕业答辩,wien和索莫菲是评委,分数是两个人共同给的,索莫菲那边没啥,毕竟自己的大老板阿,而且给的题目海森堡做得不错,肯定是最高分了,wien那边就麻烦了,海森堡这个愁啊,于是早早的把理论的论文交了,开始准备实验去了(不会是跟我一样天天上bbs去了吧)。到了答辩的时候,wien和索莫菲坐在桌子前,大家发问,前面都是数学问题啥的,海森堡轻松搞定,正在得意的时候,wien发问了。wien知道海森堡最近一直在捣鼓法布里博罗干涉仪,心想这个他熟,于是就让他现推一下这种干涉仪的分辨率,海森堡折腾了半天,不会,wien一看敢情这个太难了,就来了句,你把普通显微镜的分辨率推一下吧,这个咚咚也就普物水平,应该算是放水了吧,结果海森堡郁闷半天,还是不会。答辩结果,索莫菲给了海森堡一个A,wien给了他一个F (fail),不过最后两项成绩一合计,海森堡还是顺利毕业了,不过据说成绩是这个系有史以来的倒数前三。索莫菲倒是没啥,当天晚上开了个party,要庆祝海森堡获得博士学位,海森堡可是受不了了,借口自己身体不舒服,提前撤退了,然后背包就去了波恩那里。波恩在大约年前就给了海森堡一个研究助理的位置,但是海森堡不知道自己毕业成绩这么烂,老大还肯不肯要阿,于是他一去就跟born说了答辩的情况,波恩考虑了老久(我估计中间海森堡快担心死了),然后跟海森堡说,这两个问题是比较tricky的,答不出来也不算什么,这个位置还是给的。虽然老大发话了,但是海森堡还是心里不踏实啊,于是他决定再跟个老师认认真真学习做实验,于是找了另一个哥廷根的老大,要他教自己实验。可是据后来的事实证明,海森堡学了两遍实验,还是啥都不会。到了海森堡发现测不准原理的时候,其中一个理想实验也是有关显微镜的分辨率推导的,不幸的是,他还是不会,是bohr帮他做出来的,:D。顺便提一句,海森堡的理论的论文是关于水流的运动问题,要求解湍流,前面的八卦里我们说过,他的解是猜得,不过wien对他这片文章很满意,准备让他在wien自己主编的一份杂志上发表,不过有另一个牛牛不同意,认为结论不够严谨,所以没能发。大家猜猜这个牛牛是谁?她叫noether。一些补充。重新翻阅了Uncertainty那本书,里面提到的是海森堡答不出telescope or microscope的分辨率,甚至,更糟的是,他连蓄电池的原理都没答出来wien后来给海森堡老爸写过一封信,说在他看来,海森堡不适合从事物理。海森堡在哥廷根学第二遍实验的时候,好像跟的人叫franck,过了一段儿,franck劝海森堡离开实验室,因为这样海森堡可以真正利用自己的时间(原文是the bored young man could make better use of his time doing theory), 说白了就是劝他不必在实验上白费力气了:D。另外书里提到born对海森堡的遭遇表示理解,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在实验方面也并非那么顺利,哈哈。

70 我是相信有天才存在的
赫兹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老师努力的劝他读数学,因为这位老师从来没见过这么有才华的学生。他的拉丁文老师则认为将来他一定能在文学方面有所成就,因为他的拉丁文好的几乎无与伦比。据说他还上过阿拉伯文的课,老师教了她几个星期后就说教不了他了,认为他将来一定会成为最牛的阿拉伯文化专家。甚至在他当了大学物理教授之后,一位曾经教他做过木匠活得师傅对他母亲说,太可惜了,我从来没见过像他那么好的木匠(这个故事一说是钳工)。赫兹最初想当的是个工程师(俺本来也想,手太笨),后来终于还是选了物理,呵呵,少了个优秀的木匠,对物理学倒是件好事情。赫兹在37岁的时候因病死亡,在悼词里,亥姆霍兹说,:"神太妒忌他了,所以将他带走。"

71 最近记忆有点混乱,这个应该没讲过把
费米小的时候,书不够看了,新书又买不起,只好老去旧书店逛。有一天他从书店里找到一套数学分析,回家花了几个星期搞定了,然后觉得这是他看过的最好的书,分析的威力是如此巨大,几乎完美的解释了书中所有的物理问题,然后他发现这书是用拉丁文写的。另一个故事就比较简短了,关于超弦的著名逸闻。一个理论如果不是SUSY又不能十维化,显然不可能跟现实有什么联系。


72 颇有些物理学家是自杀的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波尔兹曼和艾伦菲斯特。波尔兹曼是做统计力学的,自杀了,艾伦菲斯特在他之后接着做,然后也自杀了。于是加州理工的一个老师,大约叫古德斯坦的,在开统计力学课的第一节说:"Ludwig Boltzmann, who spend much of his life studying statistical mechanics,died in 1906, by his own hand. Pual Ehrenfest, carrying on the work, died similarly in 1933.Now it is our turn to study statistical mechanics..."呵呵。。。。。。根俞允强老师那句有一拼,这段话可以在 David L. Goodstein的书 State of Matter 的前言里找到

73 今天讲个笑话
Weinberg作为老大,大家都是很熟了,it写了不少书,其中有一本叫做The First Three Minutes,大家估计也很熟,,当时很畅销。Lederman ,大概是这位,88年的nobel,说自己有一次去纽约的书店买书,想买这本书,结果他跟店员一说,那个店员立马就替他拿出来了。Lederman很奇怪啊,说你怎么会那么快就找到我要的书?那个店员说,这本书很畅销,每天都有人来问。Lederman感叹说一本关于宇宙学的书这么畅销,很不容易啊。然后那个店员很奇怪,这本书是关于宇宙学的?我一直以为是something about sex。不知道是不是Lederman 故意编出来的笑话,,反正我现在越看这个书名越x。

74 说说Majorana
作中微子理论的应该都知道这个人名,一个粒子是majorana的,表示这个粒子的反粒子就是它本身。带质量的中微子模型中,有两种可能,一种中微子是dirac粒子。这样会有四个粒子,一种就是majorana的,只有两个粒子,后一个模型违反轻子数守恒。当然我们不是在讲物理,讲物理的话,说不了几句就得查书,hoho。我们来讲majorana这个人。关于这个人的资料真的很少。他是fermi的同事,非常的聪明,当然了fermi也不是笨蛋,但是fermi的确对他是甘拜下风。fermi有一次在计算中子的寿命,然后就开始在黑板上算阿算,然后majorana就在旁边想啊想,然后fermi说我得到结果了,然后majorana说,是十五分钟吧。fermi当时就郁闷的不行,把粉笔一甩,就走出去了。还有一个故事,说majorana有一次跟fermi讨论牛人,然后majorana说,阿基米德和牛顿这种得,是五百年出一个的,小爱和波尔这种得,一百年能出两个。然后fermi说,那我呢?majorana说,理智一点,fermi,我在谈论小爱和波尔,非常的不给面子阿。majorana在二战期间离奇失踪,可惜, fermi一直认为,majorana的才华足可以与任何人比肩。

75 第一个,关于Gell-Mann,
六十年代末期,粒子物理学是Gell-Mann的天下,基本上it提出个什么东西,剩下的人肯定会蜂拥而上,当然Gell-Mann的确也是牛,想法多的一塌糊涂。当时的物理学家都对他崇拜的不得了,it说句话就当是最高指示。一个Cern的物理学家曾经用下面这句话表示对Gell-Mann的崇拜,"If Gell-Mann tells us to start standing on our heads on our chairs, we will do so."
第二个 关于渐近自由。't hooft,比gross它们提前一年就在一个会上作了报告,给出了这个结果,当时有个家伙,应该是symanzik跟他说,得赶紧发表这个结果,否则迟早被别人发表,结果veltman 跟't hooft说,你如果不能解释quark禁闭,没人会信你这一套,于是't hooft就没发这篇文章。好在't hooft搞出来的牛东西多,拿nobel奖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不然得郁闷死了。另外一点需要补充的是politzer的文章和gross wilczek的文章发在同一期prl上prl 30(1973),同样是前后挨着 gross的页码是1343,politzer的是1346,回想起丁肇中和slac关于J/psi的文章也是如此,耐人寻味,hoho。
第三个 关于弱电统一SU(2)*U(1)的弱电模型分别是Glashow(1961),Weinberg(1967),Salam(1968)提出来的。按照圈内流行的说法,Glashow made it, weinberg proved it,Salam reviewed it。然后大家都得了nobel奖,皆大欢喜salam 68年的文章发在一个conference上,如果你上spires,还能看到peskin谈到spires的citation不一定能反映文章的重要程度,其中就指出spires无法收集这篇文章的引用次数,另外说一下,spires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第一是weinberg的a model of lepton也就是 weinberg prl 1967,第二名是Kobayashi Maskawa的 关于CP的文章,第三名是GIM机制,第四名就是渐近自由,今年的诺奖。

76 八卦一下薛定额 Erwin Schrodinger (1887-1961)
1. 他的方程是在他与一位女士在Arosa度假的时候得到的,有部分人肯定,这个方程是情欲爆发的结果,很不幸我们不知道这位激发了伟大灵感的女性的名字, 也没有照片流传,否则我们按图索骥,说不定也能索出个Nobel
2. 他的女人多不胜数,甚至在Dublin这个天主教盛行的地方,他也同时跟两个女人住在一起,而没有遭到指责,这两个女人是他正妻 Anny和他的情人 Hilde March
3. 他是如此的风流不羁,所以不幸的是,他的妻子Anny也与别人有过这样一段关系。他妻子的情人名字叫 Hermann Weyl。
BTW : Hilde march的丈夫 Arthur March 是 薛定谔的同事,当年薛定谔
在牛津大学当访问教授的时候,薛定谔特地请牛津给了arthur一个职位,以便于.......
eynman大家都熟了,赫赫。费曼对于QED贡献颇多,其中有一片文章很重要,大概叫 The Theory of Positrons。在49年的PR上,主要的idea是正电子可以看作一个按时间反向运动的电子。比较不幸的是这个咚咚,早在30年代 stuckelberg 就发表在一个破杂志上了,只是没人注意而已,feynman应该也没读过这些文章。然后65年吧,feynman得奖了,某天晚上,正在举行庆祝他得奖的晚会,突然到了一封电报,内容是 "send back my notes, Please" 落款是 stuckelberg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电报是Gell-Mann干的,不过他从来都不承认。后来feynman还是跟stuckelberg见过面的,然后feynman问他说你为什么不把那些东西画成diagram呢,stuckelberg回答说,我又不是制图员。

77 什么叫遗憾,就是基本上唾手可得的nobel飞了
74年丁肇中在布鲁克海文,Richter在slac,几乎同时发现了J/psi粒子,也是charm quark的偶素,然后两人同时在prl 74年 12月 2号的 V33 I 23上发了文章,文章的排序如下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a Heavy Particle J
J. J. Aubert, U. Becker, P. J. Biggs, J. Burger, M. Chen, G. Everhart, P. Goldhagen, J. Leong, T. McCorriston, T. G. Rhoades, M. Rohde, S. C. C. Ting, S. L. Wu, and Y. Y. Lee pp.1404-1406 [View Page Images, PDF (449 kB), or Buy this Article]

Discovery of a Narrow Resonance in e+e- Annihilation J. -E. Augustin et al. pp. 1406-1408 [View Page Images, PDF (456 kB), or Buy this Article]

Preliminary Result of Frascati (ADONE) on the Nature of a New 3.1-GeV Particle Produced in e+e- Annihilation C. Bacci et al. pp. 1408-1410 [View Page Images, PDF (450 kB), or Buy this Article] See Also: Erratum
三篇都是关于J/psi的,在同一份杂志同一天登出来,而且尽挨着hoho。第一篇是丁肇中的,可见拿nobel不一定要署名第一。第二篇是slac的,据说本来文章和丁一起送到,但丁动用了私人关系,排在了它前面,不过还是拿了个nobel。第三个,也就是最郁闷的人之一,恩恩,加速器叫ADONE,意大利frascati的国立实验室,排名第三,啥都没捞到。为什么这么郁闷呢,我们看一下原因, j/psi是 charm偶素,最低的charm偶素质量是3096mev,只要能到这个能级,任何正负电子对撞机都可以大量产生charm偶素,slac是电子相撞,这个能级是早就能到的,布鲁克海文不是用电子对撞,用的是质子碰撞Be核出的j/psi,但能级也是能到的。那么ADONE呢?他也是用的正负电子,但是它的设计能级是3000Mev,ADONE的人在得知j/psi的消息后,几天功夫,就把能级调到了3100往上,立马有了。大量事例可惜已经晚了,只好勉强弄了个prl,nobel是彻底没戏了。估计当初设计这个能级上限的人快被骂死了,一定羞愧的想自杀。不过最郁闷的还不是他们,cern当时的加速器储存环里面存了一堆粒子,每天不知道能产生多少j/psi事例,可惜的是从来没人去看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不要有了设备不知道用,第二,设计加速器的时候,能量上限不要取整数。恩恩,这个八卦够长的吧。
BTW,据说cern在内部讨论这个本来铁定能到手的nobel跑了是谁的责任,然后大家一讨论,就发现除了自己,所有人都有责任。

78. D.S.Fisher要离开Harvard大学物理系,去Harvard大学生物系任教,跟我们的校友X.W.Zhuang做同事了,并彻底的从做统计物理转到做生物物理。这样Harvard大学物理系空出一个教授职位,准备请一个人来,这个人已经确定了,就是Yale大学的S.Sachdev。S.Sachdev于1985年在Harvard大学拿到Phd,后来在Yale大学物理系任教,现在回到Harvard,也算是荣归故里。Sachdev本人的贡献得到Harvard的认可,对他也是一种褒奖。

79. D.S.Fisher和M.P.A.Fisher是两兄弟,他们的老爸是Wolf物理奖获得者M.E.Fisher D.S.Fisher和M.P.A.Fisher两个人经常合作发文章,搞了兄弟店。例如下面这篇文章被引用了1542次:
“THERMAL FLUCTUATIONS, QUENCHED DISORDER, PHASE-TRANSITIONS,AND TRANSPORT IN TYPE-II SUPERCONDUCTORS”FISHER DS, FISHER MPA, HUSE DA PHYSICAL REVIEW B 43, 130(1991)
此外还有N(N>10)篇引用次数超过300的。而且M.P.A.Fisher从来不自己招收Postdoc,他的Postdic都是他老哥D.S.Fisher直接给他的。例如L.Balents在D.S.Fisher手下拿到Phd之后去了M.P.A.Fisher手下做了Postdic,接着在UCSB做了Professor。例如下面这篇文章被引用了342次:
"Weak-coupling phase diagram of the two-chain Hubbard model"Balents L, Fisher MPA PHYSICAL REVIEW B 53, 12133(1996).

80. 最大的新闻没有超得过这一条的:
Stanford大学物理系的1998年Nobel奖得主R.B.Laughlin要离开Stanford,去韩国釜山大学全职任教,以后专心从事物理学普及教育,估计不搞他那个DDW了。

81. Hu jiang_piog在S.C.Zhang那里拿到Phd之后,在S.Kivelson手下做Postdoc,最近已经拿到了Purdue大学物理系的Professor,据说是S.Kivelson的强力推荐的结果,另外据说S.C.Zhang的推荐不太管用,尽管他在华人物理学界颇有声望。听说S.Kivelson在美国凝聚态理论学界有比较强势的地位,属于推荐很管用的那种,他已经有一个女学生去了Purdue大学做了Professor。另外听说UCLA的三个教授:Kiveslon、Chakravarty、Nayak都没有什么经费,所以他们三个把经费合起来一起招收Postdoc。

82. UIUC的E.Frakin在业界名声不佳,听说十分喜欢女学生,而对于男生根本不管不问。我已经将我文件夹里E.Fradkin的文章全部删除,垃圾。

83. Stanford和IBM要搞一个Spintroincs中心,准备请S.C.Zhang负责,他现在将全力做这个事情.

84. 现在美国大概有200-300个左右的已经毕业的Phd和Postdoc在凝聚态理论这个领域,而同一时期美国研究型的大学总共只有5个左右的职位open,所以平均每个职位有50多人去申请,而对于名校的职位更是多达200人以上去争取。在这200人,有一个人脱颖而出,那就是princeton大学F.D.M.Haldane的学生A.Vishwanath,听说他拿到美国所有Top 10的学校的Professor职位,他已经决定去UC Berkeley去任教。S.C.Zhang的学生Hu jiang_ping已经拿到Purdue的职位,不过他提起A.Vishwanath来,十分佩服,觉得这是他们这一批人中最强的。

85. X.G.Wen说他现在有一个学生叫M. Levin, 极力夸奖此人很不错。我记得以前X.G.Wen曾经对他一个学生W. Rantner颇有微词,这样看起来M.Levin应该是很优秀的那种人。搜索了一下M.Levin和X.G.Wen发的文章,看了一下,发现M.Levin的确很强,拓扑量子场论这种东东用得特熟练,我只有佩服的份。能够被X.G.Wen夸奖,确实很强。过几年,如果M.Levin在美国大学拿到教授职位,那一点也不希奇。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