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来源http://xuexi88.blogspot.com/
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作家可以涉及到这么多形式的创作。可以说,郑渊洁的创作是始于儿童文学的。在这个范畴里,他奋斗了几年。但很快就跳出了儿童文学这个狭小的空间,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作家。可惜的是,直到现在社会上一提起郑渊洁,就知道是个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显然,对于任何一个跟随郑渊洁多年的读者来说,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其实老郑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纯粹的童话作家。那些被称为“童话”的作品大多数都搀杂了关于他对社会和人类的深刻见解和无情的揭露。而人们头脑中对童话的理解却是美好的,幻想的,单纯的,虚假的,简单的,脱离现实的,乌托邦。郑渊洁童话里的一切,显然不是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所能够一一体会的,即便那些童话曾经给他们带来那么巨大的快乐。我们都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你一定还记得小时候看《童话大王》时的心情吧。然而,那些单纯的笑声,单纯的感动,单纯的伤心都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那些童话,虽然还是会笑会感动会伤心,可已经不再那么单纯了,我们会觉得沉重。我们依旧喜欢,却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为什么呢?
是我们变了还是老郑变了?
答案是我们。而老郑,从一开始就不是那么简单。
老郑真的很厉害,简简单单的文字居然可以写出那么丰富的层次。他的文字属于可以从小看到老的那种,不管什么时候拿过来看,都有不同的感受。
我很怀疑一些曾经是老郑的读者而今不再读童话并且对外宣称他已经成熟了不需要幼稚童话的人是否真正读懂了老郑的童话。
如果他以成年人的身份自居,而看郑渊洁童话时却只有儿童的理解力——那童话对他来说的确是“浅薄幼稚”的。因为他长大了,小猫小狗会说人话已经不能令他感到惊奇了。他当然会不屑乃至鄙夷。谁知道他看到了几层?恐怕如此标榜成熟的人才是真正的“浅薄幼稚”吧。
郑渊洁的读者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群体,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优秀。就是因为他的文字层次太丰富了。而每一层又都是那么诱人。你可以不接受他的思想不理解他的内涵不去研究他的动机,但你无法抗拒他精心构筑的故事。因为实在太吸引人了。不管你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还是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不管你是身居要职的白领还是下岗赋闲的草根阶层。因为老郑通俗的风格,使得他的读者群极为庞大和复杂,什么样的人都有。因为有些人就是单纯地冲着那精彩的情节来的。所以无法给出分类。我记得,老郑曾经在他的杂志里不止一次信誓旦旦地说“看郑渊洁童话的人一定会怎么怎么样,一定不会怎么怎么样”。我知道,那只是老郑一相情愿的理想罢了。其实他是知道真相的,那么说只是为了激励我们,因为他明白任何人都需要鼓励,尤其是孩子。必须承认,那个时候我的确也像他说的那么想,郑渊洁的读者一定都很有个性,很有思想,很有爱心,很勇敢,很善良,很真诚,很嫉恶如仇,很知道心存感激。我曾经一度认定自己是个天才,坚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有人人羡慕的成就,就因为我是老郑的读者。我还为我不断下跌的考试分数暗自欣喜,甚至憧憬着有一天能被学校开除。那个时候,作为一个考试成绩日益疲软的孩子,是郑渊洁给了我强大的自尊和自信,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比任何人差。我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个天才胚子,成功是从天而降的,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只要让自己活着,那一天就会顺理成章的到来。
对于一个尚处于成长阶段或者是身处逆境的孩子来说,郑渊洁的童话能够给他提供最充足的自信和最愉快的发泄渠道。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孩子的压力不比成年人的小,他们需要发泄。但是,一个人若是头脑不够清醒,郑渊洁童话就成了滋生白日梦的温床,那种出于好意的激励也很可能成为一种可怕的催眠。
大约是两年前,我从郑渊洁童话的催眠中苏醒了,我不再认为自己是个天才。我终于明白,有一条更现实的路要走。
当我明白这一切,我觉得悲哀。于是再看郑渊洁的童话,我仿佛看见一个善良的大叔正在煞费苦心地为我们编织美丽的谎言,用来修补我们曾经受了伤害的幼小心灵。
于是,一些人真的就成功了,成功的人洋洋自得,他们不再记得小时候还看过一本叫做《童话大王》的小书,他们把落满灰尘的《童话大王》按斤两廉价卖给了收废品的脏老头儿。成功人士有时候听到郑渊洁的名字,会搞不清楚自己如此厉害怎么以前会喜欢这么幼稚的东西。于是“厉害”的人有了兴致,到报纸上到媒体上放话,郑渊洁么,就是那个写小人书的,那算什么文学啊?真是浅薄!另外,他的观点也很幼稚嘛……
于是,一些人沉醉在那个善意的谎言中不愿醒来,他们堕落了,他们至今还是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无名鼠辈。于是,他们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本书,那本书叫做《童话大王》,里面全是一些胡说八道乱七八糟不着边际的鬼话,说鬼话的人叫郑渊洁。——当时我怎么就那么傻,信了他的鬼话?他不是说每个人都是天才的么?怎么我现在还是这样?我错信了他,这个恶毒的骗子!这些心怀怨恨的人,遇到别人谈论郑渊洁的时候,自己的卑微使他无法面对公众发表见解。于是只好私下传播,郑渊洁的毒性不小啊,可得看好你们的孩子,千万别让他们看那人的书啊!
社会上没看过郑渊洁童话或者看了一点儿的人本来不敢多说什么,怕说多了露怯遭到郑迷声讨。这下好了,连看郑渊洁童话的人都这么说,看来外界盛传的果然不虚。咱也来凑凑热闹,毕竟批判名人的感觉还是挺爽的,谁让他那么出名,凭什么啊!
很快这一观点在社会达成共识。老师家长都不让孩子看郑渊洁童话了,因为大家都说他不好嘛。本着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责的态度,我得看看这书到底毒在哪里。找来书一看,果然!这姓郑的整个一流氓啊~~!瞧瞧,这是什么童话啊!童话那么纯洁,怎么能写月经遗精做爱这些事!这跟黄书有什么区别!虽说这些事我们身上都有,可童话就应该是给小孩看的,大人的事他们都知道了那还得了?哟!这里还有一篇,造反了!连老师都敢反!不行,这书得禁!
坏书!典型的坏书!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我们不能这么自私,我们做家长的和做老师的就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向社会呼吁给孩子留一片净土!
他们是否能看明白老郑的童话?他们看到的那些,是什么?——只是他们阴暗自私的心吧。
随着社会舆论的强大攻势,一批又一批的郑迷开始动摇,开始叛变。他们不再相信这个陪伴他们多年的慈善的长者。他曾经做过的一切令他们感动的事而今看来似乎都是别有用心。他们忘记了他曾经是他们的信仰他们的依*。他们为自己终于脱离了他的精神控制而庆幸。他们用自己浑浊的心灵分析着这位善良的人的种种动机以显示自己明察秋毫的睿智。郑渊洁成了他们自以为是忘恩负义的牺牲品。
然而他无心澄清自己。
他有一颗孤傲的心。在一篇童话里他说:名人的标志是经常在媒体上受到别人诽谤。伪名人的标志是受到诽谤后立即反击。
文章来源http://xuexi88.blogspot.com/
0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