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部分...
一个先天失去味觉的人,别人告诉他,梨是甜的。然后,另一个人问他
“梨是什么味道?”
“甜的。”他回答道。
接着就有人说,看,重大发现:一个先天失去味觉的人,也能品到“甜味”。
荒谬吗?很荒谬。
或许,人还会争辩说:”我的意思不是能他能品到甜味啊,而是说他能获得 甜 的
信息“。
他获得的是”甜“的信息吗?
他获得的是别人告诉他的”甜“的发声信息,而不是甜的信息。
先天失去味觉的人,无法体验"甜"的味道,但这不是说他无法认知这个世界,失
去味觉并不必然就成为傻子。他可以通过其它器官来感知和认识世界,他甚至可
以学习有关“甜物质“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即使这样,我们
也没必要自欺欺人的说,他能体验到”甜“味,他学习而获得的信息,也只是化学
分析的信息,不是”甜“对于他的味觉的信息。
人类无法直接体验到超声波,但人类可以利用仪器,把超声波变为超声波图,从
而可以对之进行分析、研究。这也不等于人可以感受到超声波。对这个问题,人
们只需要问问自己:自己的舌头感受到的甜味,和通过其它渠道学习来的甜味,
一样吗?被针扎后的疼痛感,和学习别人描绘的疼痛感,一样吗?如果不是一样
的,不一样在哪?答案是:他们不是同一信息。
感觉不是推理,推理往往有悖于感觉。当一个人说,推理中有感觉,那只能说,
他并未掌握推理技术。福尔摩斯有句名言:当你把绝不可能的因素都除出去以后,
不管剩下的是什么――不管是多么难以相信的事――那就是实情。
“不管多么难以相信”,这是感觉;“那就是实情”,这是推理;而把推理与感
情混淆在一起,就像把感情与推理混淆在一起一样,极有希望被感觉引导向错误
的方向,甚至有走火入魔的危险。推理是最忌参杂感情--这种主观性最强的感觉
的。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现代人知道地球是圆的,这种认知的变化不能说明感觉的替
代。比如,我们通过学习,知道“光”可以分解成多种颜色,并不是单一的白色。
我们眼睛中看到的、感受到的仍然是白光,而我们的认知告诉我们,白光可被分
解成多种颜色。我们不能混淆着说,因为我们知道了白光可以被分解成多种颜色,
我们看到的太阳光是“七色光”。人眼没那种能力!同样,一个先天失去了味觉
的人,通过学习,知道了“甜”的概念,不等于感觉到了甜;再同样,一个先天
色盲的人,通过学习,知道世界是五颜六色的,这不等于说,他就可以通过视力
测验。
变化的是认知,不变的是感觉(sense 不是指feeling)。不论我们对梨的认识多么
深刻,知道梨子是多么的富含维生素,一旦你咬一口梨,你品尝到的,只是梨子
的味道,你不会品尝到了“维生素”。能认知到和能感觉到,是不同的概念,他
们获得的也是不同的信息。不要混淆。为什么说”书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
躬行“,如果获得的是同样的信息,何必要躬行;要想学会游泳,就去游;要想
知道梨的滋味,就去尝;如果先天失去了味觉,很抱歉,你永远无法尝到梨的滋
味了。
0 评论:
发表评论